紫苑(1年收)

紫菀別名:青苑、紫倩、小辮等;菊科紫菀屬,多年生草本,根狀莖斜升。莖直立,高40-50厘米,粗壯,基部有纖維狀枯葉殘片且常有不定根,有棱及溝,被疏粗毛,有疏生的葉?;咳~在花期枯落,長圓狀或橢圓狀匙形,下半部漸狹成長柄。
【種植技術】
1、選地與整地:紫菀宜在沙質壤土生長,根部人土很深,故須多施底肥。一般施餅肥(各種餅肥均可)50~100kg,土糞3000~5000kg,撒人做基肥,然后用細齒耙將土粒充分整細,以備栽植種根之用。如大面積種植紫菀,深耕須達20~23cm,更要多次犁耙,使土粒勻細,畦面平整。
2、繁殖:紫菀系用近地面的細根繁殖,根長35cm左右。
春季栽種在春分至清明后,用鍬挖出種根,再用剪刀將根剪成3~6cm長,隨后在整好的土地上開溝,將剪好的種根(5~8根)作一叢放人溝內,深度7~10cm,行距34cm見方;也有于第1行株距34cm和第2行株17cm處下種根,成三角形。小面積土地,用鎬拉溝,植入種根,隨后蓋土,將地面弄平,做成畦,澆水,20天左右即出苗。出苗后做到勤除雜草,并澆第2次水,待苗成株后澆第3次。如天旱,地面干,則每5~6天澆水1次。
秋季栽種須在立冬前種下。紫菀的根能耐寒,不怕凍。種法如春種一樣。秋種的苗株發育健壯。紫菀春種當年不開花,第2年秋才抽薹開紫紅色的花,開花不長根,所以不等到它開花即可收獲。種根要等到第2年春化凍后挖取,出秧多,根也好,紅色,做春栽的種根合適。種根用量每667㎡需15~20kg。
【栽培管理】
齊苗后淺松土、除草,結合松土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~1500kg;當苗高7~9cm時結合中耕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500kg;封行前結合中耕除草每畝施腐熟堆肥300kg、腐熟餅肥50kg,于植株旁開溝施入,施后蓋土。封行后若有雜草用手拔除。雨后或灌溉后及時疏溝排水,遇旱灌溉。發現抽薹及時剪除。
病蟲害防治:
(1)病害:主要有斑枯病。危害葉片,但一般不太嚴重,對產量無明顯影響。如病害較重,可用1:1:120波爾多液噴灑,每7~10天1次,連續2~3次。另外,也可增施磷肥,以提高抗病能力。
(2)蟲害:主要有蠐螬、地老虎為害根莖和幼苗。防治方法:在耕地或開溝栽種時,每667㎡施用25%敵百蟲粉劑1.5~2kg,摻適量沙土,翻耕入土壤中;或每667㎡用鮮草、菜葉30kg,切成長3cm小段,噴少量清水,加2.5%敵百蟲粉劑1~1.5kg,拌勻,做成毒餌,于傍晚撒于株間;為害嚴重的地塊,用700倍液鋅硫磷灌根;若發現苗被咬斷,可進行人工捕捉。
【收獲與加工】
紫菀除預留種根外,都在第1年秋后葉發黃將干枯時挖根,此時挖取,分量重,收獲高。挖出后抖凈泥土,趁鮮時編成辮形,曬至全干即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