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首烏苗(3年收)
何首烏又名多花蓼、紫烏藤、夜交藤等。是蓼科蓼族何首烏屬多年生纏繞藤本植物,塊根肥厚,長橢圓形,黑褐色。生山谷灌叢、山坡林下、溝邊石隙。產陜西南部、甘肅南部、華東、華中、華南、四川、云南及貴州。
采種和貯藏 首先采集品種純真、無病蟲害、生長發育健壯的優良單株作為采種的母株。當何首烏種子成熟,外表由白色變為褐色,內部變成黑色時,需及時采收,否則種子就會自然脫落。采收的種子因含水量大,容易霉爛及感染病蟲害,從而失去發芽能力,故必須曬干后才可裝入麻袋或沙布袋,置于通風干燥處貯藏,切忌用塑料袋貯藏種子。
1、選地。何首烏育苗對土壤選擇較為嚴格,以土層深厚、土質疏松肥沃、水源方便、能排能灌的地塊為宜。苗床地確定后,頭年在雜草開花之前就把雜草除凈,以免第二年雜草與何首烏幼苗爭奪養分和光照,這是育苗能否成功的關鍵。
2、整地。先把苗床地深翻后,曝曬15~20天,可減少土壤中的病蟲害。有條件的地方用樹枝和松毛堆在垡子上,放火燒一次,這可使雜草大量減少,病蟲害減輕,提高土壤肥力。然后進行整地,結合施基肥。要求每平方米施優質的農家肥10kg,施后翻挖一次,清除雜草根,整細抓平墑面。
3、理墑。一般播種后,因春旱嚴重,主要靠人工灌溉,應以平墑為宜,墑寬1.5m,四周作成土埂,埂寬30cm,有利于保水保肥。
4、播種。多年試驗結果證實,何首烏播種節令以3月份“驚蟄”為宜。過早,溫度低,不能滿足種子發芽需要的溫度,不但不會出苗,反而還會爛種;過遲,雖然播種后出苗快,但是生長時期短,對幼苗生長不利。何首烏因種子細小,應以撒播為宜。播種量為每平方米4~6g,播種前先用工具把墑面的表土輕輕拍平,土壤空隙不能過大,入土過深就出不了苗。同時還必須選擇在早晨或傍晚無風時拌細土或草木灰撒播,播種后用篩細的泥土及少量農家肥撒蓋在墑面上,厚度以0.l~0.2cm為宜,而后再撒蓋一層青松毛,厚度以肉眼能見土五分之一為宜。
5、苗床地管理
①澆透水。何首烏種子細小,澆水時一定要用噴壺噴澆多次,不能用水直接沖灌猛澆。此后,晴天時每天上午10點或下午5點以后,輕澆水一次;20~25天左右出苗后,2~3天澆水—次。
②除草。何首烏播種以后雜草先出,應及時除草并酌情澆水。以后每隔10天左右除草—次。
③追肥。幼苗出土60天后,可用100kg水加0.2~0.3kg復合肥或尿素噴施,濃度要輕,次數要多,每隔10~15天噴施—次。幼苗中后期可用0.5%~1%濃度復合肥或尿素噴施,或用50kg清水加糞水5~8kg澆施。
④間苗。為培育壯苗,須把過密、弱小的苗間掉。第—次間苗在幼苗出土后30天左右進行;第二次在幼苗出土后50天左右進行;第三次間苗叫控苗,基本做到間隔3~4cm留一株。間苗宜早不宜遲,否則會造成幼苗徒長。每次間苗后應適當澆水。
⑤防治病蟲害。目前苗床地發現的蟲害主要是地老虎,可人工捕殺,或用1:2000倍的敵殺死噴霧進行防治。病害主要是白粉病,發病前可用1:1:200倍的波爾多液噴施預防,發病時可用25%的多菌靈500~800倍溶液噴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