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芪種苗
黃芪,又名綿芪。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厘米。主根肥厚,木質,常分枝,灰白色。莖直立,上部多分枝,有細棱,被白色柔毛。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厘米。產于內蒙古、山西、甘肅、黑龍江等地。
播種前,在已經深耕的土壤上,每畝撒施土雜肥或圈肥3000公斤,根據土壤PH值,每畝施入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100公斤,優質二胺30公斤;然后旋耕兩遍,整平耙細后作高畦或壟,畦高25厘米,寬1.2米,溝寬40厘米,畦面整成龜背狀,四周開好排水溝。高畦栽培不但加厚和疏松耕作層,排水良好,而且吸熱散熱快,晝夜溫差大,利于黃芪根部發育及營養物質積累。
1、選擇良種:“選用良種”是大家都知道的重要性,但是,中藥材黃芪在市場中很困難購買到良種。目前人工種植的黃芪,不論是農戶或所謂的基地(自己基地選育用種除外),其播種用的種子大部分都沒有選育,年復年的種植,引起嚴重退化,抗病害能力差,產量逐年下降,嚴重影響品質。藥農種植黃芪,一是采收根莖做藥材,二是采收種子賣也能收入不少,所以,市場上的黃芪種子大多都是大田生長的黃芪自然收獲的。另外,買種子的人缺少技術,只注重種子的價格高低和發芽率,并不重視種子的發芽勢,也不知道什么是良種;因此,即使有選育的種子也賣不了高的價格。建議藥農在選育黃芪優良種子時,要在2-3年生的黃芪大田中,選擇種性一致、生長勢強、無病害、無退化、節間短的單株,做標記,采取去頂疏花的“計劃生育”措施,單獨管理,單獨采收保存,才能作為黃芪“GAP”規范化種植的用種。
2、播種技術:播種要搶墑播種,墑情不好的要澆好底墑水。
(1)播種時間:黃芪可在春、夏、秋三季播種。根據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種植經驗,黃淮地區黃芪春播應在“清明”前后進行,不晚于“谷雨”,保持土壤濕潤,15天左右即可出苗;夏播6—7月進行,播后7—8天即可出苗;秋播一般在“白露”前后進行。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播種時間有差別,應靈活掌握。不論那個地區,春季播種時間必須在土壤地溫穩定在12度以上才可以播種(蓋地膜)。夏播宜早不宜遲,并要做好幼苗出土后的防日曬工作。秋季播種,黃淮地區氣溫高,可在9月播種,冬前出苗;東北及西北的寒冷地區,應在土壤封凍前播種,春季出苗。
(2)播種方法:一般采用穴播、條播。穴播,在起好的種植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0厘米×25厘米開淺穴,每穴播入種子6—7粒,覆土厚2厘米,畝用種量1—1.5公斤。條播,在畦面按行距40厘米開橫溝,溝深3厘米,播種時將種子與草木灰、有機肥拌勻后,均勻撒入溝內,播后覆蓋細土1—2厘米,稍加壓實;近幾年,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大面積基地種植時,把經過處理的黃芪良種,用播種機一次性完成開溝、播種、覆土、鎮壓程序,可有效減少用工和提高播種質量,畝用種子2公斤。
1、幼苗管理:黃芪幼苗出齊后,要及時進行間苗,以免擁擠互相遮蔭,爭肥奪水;間苗時,去除擁擠苗、疙瘩苗、瘦弱苗。在苗高10—12厘米時進行定苗,穴播的每穴留壯苗2—3株,條播的按株距每隔10—12厘米留壯苗1株。定苗時,若有缺苗,可將定出的大苗移栽補苗,補苗需在陰天或晴天的午后或傍晚進行,栽后澆水。
2、中耕除草:黃芪幼苗生長緩慢,出苗后往往草苗并長,若不注意,很易造成草荒,因此應及時除草。除草工作要與中耕相結合。中耕可疏松土壤,切斷土壤毛細管,防止水分蒸發,起到防旱保墑的作用;大雨和久雨之后,中耕又起到散墑除澇的作用;苗高7—8厘米時進行第一次中耕,定苗后進行第二次中耕。中耕深度一般按苗期淺,成株深,苗旁淺,行中深的原則進行,做到不傷苗,不埋苗,不傷根,不留草。第二年以后的4月、6月、9月各中耕一次。,結合“GAP”規范化生產要求,在雜草較多的幼齡期,可以用黃芪專用除草劑噴殺一次(除草劑每年只能用一次),田間無雜草。
3、肥水管理:為了滿足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,提高產量,在生長的當年和第二年,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次。第一次追肥結合第二次中耕除草進行,每畝用堆肥1500千克、過磷酸鈣50千克、硫酸銨10千克混合均勻后在行間開溝施入,施后覆土。第二次在入冬苗枯后每畝用廄肥2000千克加過磷酸鈣50千克、餅肥150千克后混合拌勻施入田間,施后培土防凍。黃芪苗期耗水量少,為促進根系下扎,增加根部長度,提高黃芪產量,在足墑播種的情況下,可以不澆水。若底墑不足,天氣干旱,應用小水或隔行灌溉,切勿大水漫灌。在結果種熟期,如遇高溫干旱,也應及時灌水,促使種子正常成熟,降低硬實率,提高種子質量。雨季土壤濕度過大,會導致根部腐爛,易積水的地塊應注意及時排水,降低土壤濕度,以利根部正常生長。
1、收獲時間:根據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各技術指導基地種植經驗,各地區黃芪的生長年限為:黃淮地區,生長1-2年收獲;西北、東北地區生長2-3年收獲。收獲過早,黃芪質量差;年久不收,極易黑心或木質化。收獲時間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時進行,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發前進行,因此時根生長充足,積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,黃芪產量高。采收時要深挖,不要傷根,防止挖斷主根,影響藥材產量與質量。大面積種植基地,在收獲前,把地上部莖稈割去,然后用黃芪收獲機一次性收獲。
2、產地加工:黃芪根部刨收后,去掉根上附著的莖葉,抖落泥土,趁鮮切去蘆頭,剪光須根,即行晾曬,待曬至六七成干時,將根理直,扎成小把,再曬至全干。晾曬時避免強光曝曬,應放在通風的地方,其上可平鋪一層白紙,曬至全干或炕干即成。黃芪藥材以跟條粗壯、直順、質硬、粉性足、味甜者為佳。要求做到干燥、無蘆頭、無須根、不霉、不焦、無泥、無雜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