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芩種苗
黃芩別名山茶根、土金茶根,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;肉質根莖肥厚,葉堅紙質,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,總狀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,花冠紫、紫紅至藍色,花絲扁平,花柱細長,花盤環狀,子房褐色,小堅果卵球形,花果期7~9月。
1、黃芩株高30-60厘米,根莖肥厚,粗達2厘米,斷面黃色。莖基部伏地,稍木質。葉交互對生,近無柄,葉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??偁罨ㄐ蛟诨斁鄢蓤A錐狀,花柱基生,花期為6-9月,果期為8-10月。
2、黃芩多野生于山坡、地堰、林緣及路旁等向陽較干燥的地方。它有喜陽,喜溫和耐嚴寒,耐旱怕澇的習性。苗期喜肥水,早春怕干旱、怕地內積水或雨水過多,輕者影響根系生長,重者導致爛根死亡。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,但過黏、過沙的土壤,生長不良,難以實現全苗和高產優質。
3、黃芩種子壽命2年左右,混等種子發芽率70%左右。種子發芽溫度范圍較寬,15℃-30℃均能正常發芽,適溫度為20℃左右,發芽出苗快,發芽率高。
1、播種時間:對播種季節要求不嚴,春、夏、秋均可,各地可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,但在干旱地區,擇適宜時期播種,仍是黃芩全苗和奪取高產的重要技術環節。
2、方式選擇:在北方有灌溉條件的地塊,以地下5厘米地溫穩定到15℃以上時為宜,在5月中、下旬為適。春季土壤水分不足,又無灌溉條件的地塊,應趁墑播種,北方直播以早春和晚秋為好,或者在雨季及初秋套播。套種先用大鋤將前作物行間土壤鋤松,隨后將種子均勻撒松土上,播幅要寬,播后再用大鋤回推壓實土壤即可。若用噴壺再噴一遍水,效果更好。套種時播種量應適當增加至每畝1公斤左右。
3、播種方法:播前用25毫克每升的赤霉素溶液或冷水浸泡種子12小時,撈出后置于20℃-25℃的條件下保溫、保濕、催芽,待部分種子裂口時再進行播種。但催芽后的種子必須播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上,否則會導致種子回芽,影響正常出苗。直播黃芩多采用開溝條播。播種時,于做好的床內,按行距20厘米,開深3-5厘米的淺溝,覆土1-1.5厘米,稍加鎮壓。每畝播種量1.0-1.5公斤。
1、苗床選擇:山坡旱地直播難以保苗的,可采用育苗移栽方法,育苗應選擇溫暖、陽光充足的地方做苗床,陽畦或溫床均可,寬130-135厘米,長視需要而定。
2、播種方法:床址選好后,畝施腐熟的廄肥或堆肥5000公斤,深刨細摟,撿凈根茬、石塊等雜物,整平畦面,澆足底水,于4月上中旬,將已催芽的種子拌濕沙均勻撒畦面,上蓋0.5-1厘米的過篩糞土,并在苗床上蓋塑料薄膜,以便增溫保濕,促進及早出苗。
3、苗期管理:齊苗后要適當通風,苗高3厘米時,去掉薄膜,及時拔草和間苗。苗高5-7厘米時,按40-45厘米的行距和每米長25-30株的密度,定植于大田。定植后及時澆水,無水澆條件的,要結合降雨適時定植。
1、選地整地:人工栽培黃芩,應選擇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、疏松肥沃、陽光充足的壤土、沙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做床。畝施農家肥2000公斤。采用大壟高床技術,床寬130-140厘米,長度視需要而定,床高10-12厘米,床間距30厘米。
2、中耕除草:黃芩幼苗生長緩慢,出苗后至田間封壟,要松土除草3-4次。第一次在齊苗后,宜淺第二次于定苗后,仍不宜深以后視雜草生長等情況再中耕除草1-2次。第二、第三年,每年春季返青前要清潔田園,摟地松土返青后至封壟前,仍要中耕除草2次左右,以免影響黃芩生長。
3、間苗補苗:齊苗后,對過密部位及時進行疏苗苗高5厘米時,按株距6-8厘米交錯定苗,并對缺苗部位進行移栽補苗。要帶土移栽,栽后及時澆水,以利成活。
4、適時追肥:黃芩生長期間,每年要追肥1-2次,追肥以復合肥增產效果好。第一年于定苗后,第二年及以后于返青至封壟前,進行一次土壤追肥。追肥視植株生長情況適時適量進行追施。
5、灌水排水:播種后至出苗,應保持土壤濕潤出苗至定苗,若土壤水分不足,可于定苗前后灌一次水。之后,不遇特殊干旱不再澆水,以利蹲苗和促根深扎。其他季節和以后兩年,如遇嚴重干旱或追肥時土壤水分不足,也應當澆水。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澇,以免爛根死苗、降低產量和品質。
6、修剪花枝:非留種田,于現蕾后、開花前,應及時將花枝剪除,以減少養分消耗,促進根系生長,提高黃芩產量。
7、采收加工:黃芩播種后2-3年收獲為宜。收獲季節在晚秋或春季萌芽前,收獲時要細心挖取,切忌挖斷,挖出后抖凈泥土,曬至半干,撞去外皮,然后迅速曬干或烘干。同時防止雨淋水洗。黃芩撞皮的方法是:曬至三成干時撞頭遍,曬到五六成干時撞第二遍,曬至七八成干時撞第三遍,曬至十成干時利用中午撞第四遍,撞成黃白色。每畝可收干品藥材150-200公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