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南星種苗
天南星,天南星科草本植物,塊莖扁球形,直徑2-4厘米,頂部扁平,周圍生根,常有若干側生芽眼。鱗芽4-5,膜質。葉常單1,葉柄圓柱形,粉綠色,下部3/4鞘筒狀;葉片鳥足狀分裂,裂片13-19,有時更少或更多,倒披針形?;ㄐ虮L30-55厘米,從葉柄鞘筒內抽出。佛焰苞管部圓柱形;檐部卵形或卵狀披針形。肉穗花序兩性和雄花序單性。兩性花序。單性雄花序長3-5厘米,粗3-5毫米。雌花球形,花柱明顯,柱頭小。雄花具柄,花藥2-4,白色,頂孔橫裂。漿果黃紅色、紅色,圓柱形,種子黃色,具紅色斑點?;ㄆ?-5月,果期7-9月。
栽培技術
選地
天南星人工栽培宜與高稈作物間作,或選擇有蔭蔽的林下、林綠、山谷較陰濕的環境;土壤以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黃砂士為好。凡低洼、排水不良的地塊不宜種植。
整地施肥
選好地后于秋季將土壤深翻20-25厘米,結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3000-5000公斤,翻入土內作基肥,栽種前,再淺耕三遍,然后,整細耙平作成定1.2米的高畦或平畦,四周開好排水溝,畦面呈龜背形。
移栽
春季4-5月上旬,當幼苗高達6-9厘米時,選擇陰天。將生長健壯的小苗,稍帶上團,按行株距20X15厘米移植于大田。栽后澆1次定根水,以利成活。
松土除草
苗高6-9厘米,進行第1次松土除草,宜淺不宜深,只要耙松表土層即可。鋤后隨即追施1次稀薄的人畜糞水,每畝1000-1500公斤,或每畝施復合肥30公斤;第2次于6月中、下旬、松土可適當加深,并結束追肥1次,重同前次;第3次于7月下旬正值天南星生長旺盛時期,結合除草松土、每畝追施糞肥1500-2000公斤或每畝施復合肥40-50公斤,在行間開溝施入,施后授土蓋肥;第4次于8月下旬,結合松土除草,每畝追施尿素10-20公斤,加餅肥50公斤,以利增產。
排灌水
天南星喜濕,栽后經常保持土壤濕潤,要勤澆水,雨季要注意排水,防止田間積水,水分過多,易使苗葉發黃,影響生長。
摘花
在5-6月天南星肉穗狀花序從鞘狀苞片內抽出時除留種地外,應及時剪除,以減少養分的無謂消耗,有利增產。
套作
天南星栽后,前兩年生長較緩慢,在畦埂上按株距30厘米間作玉米或豆類,或其它藥材。既可為天南星遮蔭,又可增加經濟效益。
采收
于9月下旬10月上旬收獲。過遲,南星塊莖難去表皮。采挖時,選晴天挖起塊莖,去掉泥土、殘莖及須根。然后,裝入筐內,置于流水中,用大竹掃帚反復刷洗去外皮,洗凈雜質。未去凈的塊莖,可用竹刀刮凈外表皮。然后,用硫磺熏蒸,每100公斤鮮南星塊莖,需硫磺0.5公斤。以熏透心力度,再取出曬干,即成商品。經硫磺熏制后,塊莖可保持色白,不易發霉和變質。天南星全株有毒,加工塊莖時要戴橡膠手套和口罩,避免接觸皮膚,以免中毒。